您的位置:首页 >汽车 > 正文

搜索 网站地图 设置首页

国际人士亲历中国改革开放:让我和中国紧密相连

2018-08-12 19:26:09 来源:人民日报

6月28日,马克林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“我眼中的中国”讲座。资料图片 版式设计:蔡华伟

西特里维(右一)与中国同事探讨工作。资料图片 版式设计:蔡华伟

7月29日,托帕兹(左二)在德阳市人民医院为患者进行手术。本报记者 宋豪新摄 版式设计:蔡华伟

“非常幸运,我亲历了中国的发展”

——访澳大利亚中国问题专家马克林

本报记者 车 斌

“1965年第一次去延安时,我了解到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。时隔53年,当我第二次踏足延安,整齐的街道、修葺一新的房子和清澈的河道让我感受到了延安的变化。”在一场主题为“我眼中的中国”的讲座中,澳大利亚中国问题专家柯林·麦克拉斯(中文名为马克林)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师生们分享着他在中国的经历。

马克林是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,澳大利亚联邦人文学院院士。1964年,马克林教授首次赴华任教,从此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,马克林先后70余次访问中国,在亲历中国发展进步的同时,孜孜不倦向澳大利亚和世界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。

现年81岁的马克林教授站在讲台上时依然热情洋溢。“通过跨越半个世纪的延安面貌的对比,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。”马克林一边展示着自己分别于1965年和2018年从同一角度拍摄的延安照片,一边讲解道,“在两张照片中,延安整体的风貌发生了显著变化,但有一点没变,那就是处于视线焦点位置的延安宝塔,我认为那正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。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勇向前,才取得了如今政治、经济、社会和文化等各领域的成就。”

马克林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课程、讲座,热衷于研究中国少数民族、中国传统戏剧,已出版学术专著43部,其中代表作有《变化中的中国》和《1900—1949年中国的变化》等。他积极向澳大利亚介绍中国政治经济现状和传统历史文化,促进澳中两国间的人员往来和人文交流。2014年9月,马克林教授荣获中国政府“友谊奖”。同年,习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大厦发表的重要演讲中,称赞马克林“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亲搭建起一座桥梁”。

马克林对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颇感兴趣,在他看来,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,同时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。位于贵州东部的凯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,拥有丰富的苗侗文化资源。“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变化,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,在经济增长尤其是在脱贫减贫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。”马克林对本报记者说,“上世纪90年代,我去参观时,贵州凯里还只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农村。今年4月我再一次探访凯里的苗寨时,这里已经成为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旅游城市,那里依旧保留了少数民族的特色,但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变得很便利和现代化。”

“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当代中国,那无疑是‘发展’。非常幸运,我亲历了中国的发展。”马克林说,“移动支付、共享经济、高铁等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新兴事物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发展的速度。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。”

在马克林看来,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体现在多个层面。在经济层面,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了中高速增长,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,到2017年,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8.5%,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约60%下降到2017年的约3%;在社会层面,中国政府注重民生,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,使得民众更加自信;在文化层面,中国更加开放和多元,中国民众有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选择;在国际舞台上,中国人民热爱和平,中国主张和平发展,在国际上赢得了人心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具有广泛的积极影响,将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

(马克林为人民日报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外方专家委员会委员)

资讯 国内

财经 娱乐

科技 通信